宁夏残联信息2025年第3期
本期要目
★银川市奋力推动残疾人就业实现高质量发展
★石嘴山市扎实推进康复项目着力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
★固原市多措并举扎实推进高效办成残疾人服务“一件事
★大武口区创新服务机制推动社区(村)残协规范化建设提质增效
★动态5则
银川市奋力推动残疾人就业实现高质量发展
今年以来,为不断提升残疾人就业服务保障能力,银川市残联把“就业优先战略”作为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,优化举措,多渠道、多层次、多形式推动残疾人就业工作取得新成效。截至目前,全市新增残疾人就业490 人,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就业率达到60.52%。
一是强化措施,提供便捷就业服务。制定印发了《2025年银川市残联促进残疾人高质量充分就业实施方案》,明确工作责任,量化目标任务,举办“2025 年宁夏银川春风行动残疾人就业援助专场招聘会”,65 家用工单位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349 个, 达成用工意向395 个。全市举办残疾人专场小型就业洽谈会、推荐会16 场次,为残疾人提供了更具个性化、针对性的就业服务。
二是拓岗增量,提供更多就业选择。深入开展“拓岗促就业”活动,通过“进企业、进校园、进社区、进家庭、进机关”大走访,宣传残疾人就业政策法规,引导用人单位积极践行社会责任,安置残疾人就业。截至目前,动员32家行政事业单位、63家企业单位为残疾人提供了包括财会、医护、销售、客服、物业服务等就业岗位521 个,为残疾人提供了更多就业选择。
三是强化培训,提供高效的就业服务。结合市场就业特点,开展类别化、多层次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,全市举办直播带岗、葫芦烙画、短视频制作等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班8 期,培训残疾人264 人;开展稻鱼养殖、大棚种植、牛羊养殖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8期,培训残疾人220 人。对55 名应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逐人调查摸底,精准掌握每名毕业生的毕业院校、学习专业、就业去向、求职需求等信息,建立跟踪式就业服务工作档案,储备较高层次就业岗位80 余个。截至目前,已就业20 人,因升学、备考个人原因暂不就业14人,未就业21人,就业服务做到了100%全覆盖。(银川市残联)
石嘴山市扎实推进康复项目着力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
石嘴山市残联积极全面落实康复项目,扎实高效推进残疾人康复服务,为残疾人及其家庭有效解决急难愁盼。
一是精准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。石嘴山市残联与区内多家专业康复机构合作,为0 - 6岁残疾儿童提供听力、言语、肢体、智力、孤独症等多领域的康复训练。石嘴山市康复中心自运营以来,中心根据每个孩子具体情况,量身定制个性化康复方案。如针对孤独症儿童,采用应用行为分析疗法(ABA)、结构化教学法(TEACCH)等科学方法,进行社交、语言、认知等方面的训练。今年以来,石嘴山市已有119 名残疾儿童在该项目的支持下,身体机能和认知水平得到明显提升,部分孩子已经能够进入普通幼儿园或学校随班就读。
二是全面升级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。为满足不同残疾人群体的多样化康复辅具需求,“量身定制”适配各类辅助器具。2024年,为1794 名残疾人适配生活自助、家庭康复、助行、助视、助听等辅助器具4558 件。大武口区残联为肢体残疾人适配轮椅、助行器、盲杖、电子助视器等,帮助残疾人更好融入日常生活的同时,投入资金120万元建成运营市级高标准残疾人社区康复站3家,依托传统中医技术资源,全面提升残疾人的康复效果,满足残疾人多样化、个性化需求。惠农区残联为110 名残疾人定制标准为500元的中医康复服务包,涵盖康复训练指导、针灸推拿等康复服务。
三是持续深化精神残疾人康复关怀。石嘴山市残联多措并举为1515 名精神残疾人提供日常门诊服药指导,保障能够按时按量服药,稳定病情;为141 名经济困难精神残疾人提供“住院补贴救助”。惠农区残疾人托养中心依托石嘴山市仁泰医院的专业资源,以托养精神、智力障碍残疾人为主,为残疾人提供全方位监测和治疗、康复和护理服务,通过拓展辅助性就业项目,帮助精神残疾人逐步恢复社会功能,减轻家庭负担,已有20 余名精神障碍患者得到有效康复,重新融入社会。
四是稳步推进康复人才队伍建设。积极组织各类培训活动,提升康复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,邀请区内外康复专家开展讲座和培训课程,内容涵盖康复技术新进展、残疾儿童心理辅导等。2024年累计培训康复人员60 人次,在全区首届康教融合技能竞赛中获取得好成绩。今年选派4 名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全区脊柱侧凸康复规范化培训班,3 名康复教师参加自治区残联举办的康复业务培训班,有效提升了残疾人工作者服务水平。
五是推广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服务。依托残疾人康复托养机构、残疾人专门协会、残疾人之家,建立1 个肢体残疾人、2 个精神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服务基地,面向肢体残疾人、稳定期精神残疾人,开展自助互助康复培训、咨询、辅助器具适配及综合性支持等服务,提升残疾人自我康复能力和生活质量。服务基地运行以来开展活动37期,共有644 余名残疾人及亲友参加活动。(石嘴山市残联)
固原市多措并举扎实推进高效办成残疾人服务“一件事”
今年以来,为认真落实《固原市全面推进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工作方案》及有关会议精神,全市各级残联高度重视高效办成服务残疾人“一件事”工作,对标固原市承接国务院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重点事项清单,聚焦残疾人证新办、换领、迁移、挂失补办、注销、类别/等级变更等服务事项,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,优化服务流程,提升服务水平,多措并举扎实推进高效办成残疾人服务“一件事”。一季度,全市残疾人证办件量2252 件,其中:新办残疾人证515 件、变更100 件、挂失1 件、残损换新1 件、到期换证478 件,资料更新101 件、注销1047 件,迁移9 件。
一是加大政策宣传,实现“明白办”。发挥市、县、乡、村四级残联组织作用,依托微信公众号、微信工作群、朋友圈等媒介,通过编发政策告知、发放明白卡和口袋书等方式,广泛宣传残疾人服务“一件事”联办事项、申报须知、办理地址和办理时间,增强政策透明度和知晓率,让群众对服务事项提前熟悉,做到心知肚明,有备而来。
二是简化事项办理流程,推进“极简办”。对涉及的5 个残疾人服务事项申请表单、申报材料合并去重,形成一张综合性表单、一张材料清单,实现“一张表单、一套材料、一次申请”。申请人根据政策规定和个人需求,可单项也可多项申请服务事项,据实填写表单,提供相关材料。办理时间由45 个工作日压缩到31 个工作日、跑动次数由7次压缩到2次、材料数由16 份压缩到7份、环节数由17 个压缩到5 个。
三是优化场景集成服务,深化“集成办”。围绕“事项联办”,实施业务整合和流程再造,简化部门之间办理环节。全面取消村(居)委会出具申请人残疾状况证明材料,全市实行统一的残疾人证申请材料。各县(区)残联按职责同步审核办理申请事项,形成“统一受理、信息共享、后台流转、并行办理”的一体化联办机制。
四是线上线下协同推进,推行“全域办”。线上在“宁夏政务服务网”平台、“我的宁夏”政务服务APP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专区,实现“智能点单、一键提交、一网通办”。线下可在县(区)政务服务大厅或乡镇(街道)便民服务场所的残疾人服务“一件事”窗口办理。推行残疾人证到期预警告知服务,加强残疾评定机构管理,提升规范化服务水平,健全“上门评残”机制,为行动不便重度残疾人提供基础性、保障性评残服务。
五是打通各平台接口,确保“联通办”。依托“宁夏政务”服务平台,会同自治区政府政务改革办打通全国残联信息化服务平台、全国残疾人两项补贴信息系统、宁夏“智慧残联”平台、宁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一体化系统等业务系统,形成残疾人服务“一件事”“统一受理、信息共享、后台流转、并行办理”的一体化联办机制。(固原市残联)
大武口区创新服务机制推动社区(村)残协规范化建设
大武口区以“党建引领、组织重构、阵地升级、服务规范”为突破口,选取工人街社区、民生社区为试点先行先试,明确“党委领导、残协主导、社会参与”的三方联动体系,创新构建“1+2+N”残协运行模式,推动基层残疾人组织从“有形覆盖”向“有效服务”转变,全方位提高联系、凝聚、服务残疾人的能力和水平,以服务有温度、保障有力度的实际行动,托起残疾人群众“稳稳的幸福”。
一是创新组织架构,构建协同高效运行体系。优化调整残协组织结构,由社区党委书记担任残协主席,社区副主任、街道残联专委担任副主席,配备社区残协委员18 人。形成“残协委员提 议—主席办公会审议—社区党委决议”的议事决策机制。编制《大武口区残协规范化制度汇编手册》,划分12个服务网格,构建“社区残协—网格长—楼栋长”三级服务网络,选聘网格长12 名、楼栋长84 名,成立“先锋助残队”,实施党员划片定岗联户制度,建立台账,常态化开展“三必访”(重大节日必访、突发事件必访、政策调整必访)、“三代办”(证件办理代办、补贴申请代办、康复服务代办)。2024 年累计入户走访残疾人家庭1000 余户次,代办残疾人证核发、社保补贴申请等事项400 余件。
二是夯实阵地建设,打造多元助残服务平台。整合街道便民服务中心、社区居委会、法律援助站等资源,打造“残疾人之家”,推动康复服务区、技能培训区、文化娱乐区、综合服务区四大功能区一体化建设。配备专职工作人员5 名,购入康复训练器材20 件,累计为200多名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;与辖区艺术培训机构合作,举办培训8 期;开展文艺展演、趣味运动会等活动,惠及残疾人1000 余人次;设置法律咨询、心理疏导等窗口,协调司法所等部门提供法律援助,化解矛盾纠纷2 起,开展残疾群众心理疏导13次。联合10支志愿服务队、1家卫生服务中心和2家企业建立助残联盟,引入助残资金25万元。创新组建“阳光互助帮帮团”、益路同心搭把手”等志愿服务队,打造“我和‘窗帘’有个约定”等志愿帮扶项目。2024 年累计服务残疾人家庭400户次,民生社区荣获全国阳光助残志愿服务基地。
三是规范服务流程,推动助残事项高效办理。梳理残疾人证核发、就业援助等事项30 项,绘制标准化流程图32张,明确办理时限、所需材料、责任人员“三个清单”,确保“一事一流程、一环一规范”。建立“交叉检查+街道督导”监督机制,定期抽查服务档案120 份,整改问题12 项,群众投诉率显著下降。建立专职委员微信群和残疾群众需求群等线上平台,发布惠残政策,线上解答咨询,办理辅具申领、就业登记等业务200 余件。创新推行红色急办、黄色协办、绿色通办的三色管理机制。2024年累计代办事项440 件,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100%。不断完善社区阵地无障碍设施建设,打造全区首家社区爬楼机,为特殊群体构建起‘最后一级台阶’的温情通道。(大武口区残联)
【动态】
★近日,全区盲人保健按摩师初级培训班在固原市原州区开班,吴忠市、固原市、中卫市的20名视力障碍患者参加培训。
★近日,石嘴山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对全市贯彻实施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》《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<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>办法》情况开展执法检查。
★近日,兴庆区残联协同第三方评估机构到辖区15个乡镇、街道对679名有辅助器具需求的残疾人开展辅助器具评估服务工 作。
★近日,西夏区残联聚焦直播电商新业态,通过以“理论+实践”双轨教学模式,组织32名残疾人开展人电商直播职业技能培训。
★近日,惠农区残联举办残疾人非遗传承手工麻编职业技能培训,40名残疾人参加。